劍旗魚(Xiphias gladius)
台灣俗稱旗魚舅(kî-hî-kū),大陸名為劍魚,英名Swordfish
吻部呈劍形,尾柄每側僅具一枚稜脊。
紅肉旗魚(Kajikia audax)
台灣俗稱紅肉旗魚(âng-bah-kî-hî),大陸名為尖吻四鰭旗魚
英名Striped marlin,第一背鰭高度大於體高。
黑皮旗魚(Makaira nigricans)
台灣俗稱黑皮旗魚(o-phê-kî-hî),大陸名為藍槍魚,英名Blue marlin
第一背鰭短且體背具白色橫條。
白皮旗魚(Istiompax indica)
又稱立翅旗魚,台灣俗稱白肉旗魚(peh-bah-kî-hî)
大陸名為印度槍魚,英名Black marlin,胸鰭僵硬與體軸保持直角。
雨傘旗魚(Istiophorus platypterus)
台灣俗稱破雨傘(phóa-hō-soàn),大陸名為平鰭旗魚,英名Sailfish,第一背
鰭高度遠高過體高。
小旗魚(Tetrapturus angustirostris)
台灣俗稱紅肉屎(âng-bah-sái),大陸名為小吻四鰭旗魚,英名Shortbill
spearfish,體極側扁且第一背鰭高度僅相當於體高。
每件採獲之旗魚標本,典藏流程耗巨人力與經費,入館前先將其發達的帆狀背鰭及各鰭條展開,利用大量粗細不同之昆蟲針固定於保麗龍板上,淋上福馬林使得固定,並在鰭條基部注入福馬林增加固定效果。
將高畫數單眼相機固定於拍攝用的機台,並調整好光圈、焦距、快門,拍攝新鮮標本照。隨即以高濃度福馬林溶液浸泡固定,由於旗魚類魚體肌肉厚實,更必須在各肌肉及內臟部份注射福馬林,加強蛋白質固定效果,經一個月之固定後取出,再經二週日夜的細流水處理,最終移至特製長型鋼製保存櫃,以異丙醇溶液浸漬永久保存與展示。
旗魚標本數位影像進行去背及編修處理,並將採集資料依據魚類metadata 需求規格書,填入完備之資料,進一步建立成matadata 欄位資料,於本所水產數位典藏網頁展示。
每件旗魚典藏標本可供魚類分類研究形質比對、計數與描述使用,更保存有肌肉組織液態氮及酒精浸漬標本,作為臺灣旗魚遺傳訊息物質生物條碼使用,針對未來進行各洋區旗魚類系群判別及類緣關係解析,更可提供重要之佐證。
江偉全 博士
電話:089-850090分機408
電子信箱:wcchiang@mail.tfrin.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