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6日 星期一

20110516 鬼頭刀標識放流(4/4)

2011年05月16日Canon EOS 7D_18 mm_3.jpg

Dr. Ryo kawabe與一行人最後一天停留在台灣
今早也是最後一次的標識放流作業,眾人滿心期待所準備的電子標籤可以全數用盡
待工作滿美結束,Dr. Ryo kawabe一行人也得馬上搭車趕至花蓮
搭飛機至桃園機場再飛回日本長崎

早上第一網區,完全沒有鬼頭刀,第二網區是我們最後的希望

02
2011年05月16日Canon EOS 7D_18 mm_18.jpg

連續四天下來,看了好多的飛魚
船員說,定置網工作下班後,趁晚上的時間,他們還會自己出來捉飛魚賺零用錢

03
2011年05月16日Canon EOS 7D_30 mm_45.jpg

好險,第二網區有些許鬼頭刀
好讓來自日本長崎的工作團隊能在台灣東部圓滿完成標識放流的工作

04
2011年05月16日Canon EOS 7D_18 mm_46.jpg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如果您有認識的漁民或者您本身就是漁民朋友
若有捕捉到任何含有標籤的鬼頭刀(或其它魚類),麻煩請與本中心連絡
最好是標籤與魚一起交給我們,本中心將有厚禮答謝 (電話:089-850090轉408 江博士)


上圖左起:陳信志、INOUE、Saeki、Watanabe、江偉全博士、Furukawa、Dr. Ryo kawabe
感謝來自高雄的 葉信明博士與翁進興博士的協助
特別銘謝:永福船長、盛芳船長、定置網股東-吳文欽先生、吳長榮與基翬定置網所有工作同仁的協助
攝影(錄影):洪曉敏(木板皮)

影片:http://www.youtube.com/watch?v=9LCMTTbd0LE



圖文 / 洪曉敏

2011年5月15日 星期日

20110515 鬼頭刀標識放流(3/4)

2011年05月15日Canon EOS 7D_18 mm_12.jpg

前文:0514鬼頭刀標識放流(2/4)

前二天的鬼頭刀標識放流都不太順利,平常在三仙台定置漁場鬼頭刀是常見的魚種
只因這幾天下雨造成定置魚場水質太濁,鬼頭刀魚群反而都靠偏外海

圖:葉信明博士與來自日本的Watanabe一起將標識後的鬼頭刀送回大海

02
2011年05月15日Canon EOS 7D_18 mm_15.jpg

此種記錄型電子標籤需要取回才能讀取資訊
相對的,如果魚被吃掉或任何不確定因素而無法取回,那投資相對浪費
所以懇請漁民朋友能與研究單位一起為漁業資源評估盡一份心力

03
2011年05月15日Canon EOS 7D_18 mm_18.jpg

別小看鬼頭刀的力量,掙扎的時候非常有力

04
2011年05月15日Canon EOS 7D_18 mm_25.jpg
2011年05月15日Canon EOS 7D_18 mm_30.jpg

在標識的過程中,為顧及魚的健康狀況,時間是非常緊湊的

05
2011年05月15日Canon EOS 7D_46 mm_39.jpg

海哥指導Frurkawa使用傳統標籤的方式

06
2011年05月15日Canon EOS 7D_18 mm_40.jpg

Dr. Ryo Kawabe 開心的雙手拿著飛魚

07
2011年05月15日Canon EOS 7D_18 mm_43.jpg
2011年05月15日Canon EOS 7D_18 mm_44.jpg

下午三點後,工作持續進行著

08
2011年05月15日Canon EOS 7D_270 mm_48.jpg

電子標識植入鬼頭刀後的縫合

09
2011年05月15日Canon EOS 7D_27 mm_65.jpg
2011年05月15日Canon EOS 7D_39 mm_76.jpg

今日鬼頭刀數量仍然不多,甚至…曼波魚比鬼頭刀還多!

10
2011年05月15日Canon EOS 7D_18 mm_82.jpg
2011年05月15日Canon EOS 7D_18 mm_100.jpg

第一網區主要漁獲仍然是飛魚與水針魚

11
2011年05月15日Canon EOS 7D_42 mm_127.jpg
2011年05月15日Canon EOS 7D_42 mm_132.jpg

第二網區完全沒有鬼頭刀,但有為數不少的雨傘旗魚(sailfish)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如果您有認識的漁民或者您本身就是漁民朋友
若有捕捉到任何含有標籤的鬼頭刀(或其它魚類),麻煩請與本中心連絡
最好是標籤與魚一起交給我們,本中心將有厚禮答謝 (電話:089-850090轉408 江博士)


影片:http://www.youtube.com/watch?v=27bOK_2bd5w




圖文 / 洪曉敏

2011年5月14日 星期六

20110514 鬼頭刀標識放流(2/4)

2011年05月14日Canon EOS 7D_59 mm_6.jpg

前文:0513鬼頭刀標識放流(1/4)

下午三點,大伙於美山小港漁港集合準備搭乘定置網接舶船
一艘船含開船的漁民只能載六位,所以一次得動用二艘船

船上的小板凳還是定置網股東之一的吳文欽先生為我們準備的
必竟船在行駛中略晃,有椅子坐比較安穩些


#5
2011年05月14日Canon EOS 7D_100 mm_9.jpg
2011年05月14日Canon EOS 7D_85 mm_13.jpg

到達漁場後,所有工作人員再換搭作業漁船準備標識的作業
身為攝影記錄人員的我,基本上我的相機裡面完全沒有我的身影

#7
2011年05月14日Canon EOS 7D_18 mm_16.jpg

上圖為定置網漁船正在收網,我們只能期待,希望網內能有我們的目標魚 - 鬼頭刀

#8
2011年05月14日Canon EOS 7D_110 mm_24.jpg
2011年05月14日Canon EOS 7D_70 mm_26.jpg

隨著網囊愈拉愈小,漁民說著:「裡面有鬼頭刀喔!」
大伙開心的歡呼著,Dr. Kawabe與Furukawa也露出喜悅的笑容

#10
2011年05月14日Canon EOS 7D_21 mm_31.jpg

左起:吳長榮(協助伙伴)、翁進興博士、葉信明博士、江偉全博士與Furukawa

#11
2011年05月14日Canon EOS 7D_155 mm_35.jpg

鬼頭刀從網囊撈起後,首先量其長度,接著才開始植入電子標籤
Furukawa從魚腹部畫下一刀後,便取LAT1410 (Archival tag)植入並縫合

#12
2011年05月14日Canon EOS 7D_76 mm_42.jpg

LAT1410 (Archival tag)植入後未縫合圖

#13
2011年05月14日Canon EOS 7D_18 mm_49.jpg

當日的魚獲還是以飛魚與水針魚為主,此外還有一尾雨傘旗魚

#14
2011年05月14日Canon EOS 7D_39 mm_56.jpg

今天很可惜的沒有將所有鬼頭刀標識的機會把握住
尤其是第一尾重量超過三公斤的鬼頭刀,工作人員徒手將魚拉起是錯誤的示範
事實上鬼頭刀在掙脫的力量很且難以控制
而且徒手捉魚很容易因此而傷害到魚体本身,尤其脫手後魚在船板上因拍打所造成的傷害
所以在作業上我們之所以選擇使用傷害較小的網具原因就是如此

幸好,在許多經驗的磨練下,之後標識作業的默契都配合的非常順利
詳細標識畫面,請觀賞影片。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如果您有認識的漁民或者您本身就是漁民朋友
若有捕捉到任何含有標籤的鬼頭刀(或其它魚類),麻煩請與本中心連絡
最好是標籤與魚一起交給我們,本中心將有厚禮答謝 (電話:089-850090轉408 江博士)


影片:http://www.youtube.com/watch?v=qHzTECTILJs







圖文 / 洪曉敏

2011年5月13日 星期五

20110513 鬼頭刀標識放流(1/4)

09A_8035_p1.jpg

來自日本長崎大學的Dr. Ryo kawabe
率領旗下兩位學生Furukawa(左一)與Watanabe(左二)來到台東成功小鎮
這次到訪的目地是為了要在本鎮三仙台定置漁場從事鬼頭刀標識放流工作
而我們主要負責協助與安排

五月十三日上午十點,我們開了一個簡單的會議
主要了解工作流程、每個人所負責的工作項目與標識器材的介紹


09A_8047_p1.jpg

這折疊架是作業平台主要用在放置目標魚,Dr. Kawaba說必要的時候還可以用來夾住魚
不過實際操作後,發現還是人力壓制目標魚比較有效率


09A_8049_p1.jpg


盒子裡面放著15枚LAT1410 (Archival tag)
對這器材有興趣的可以參考官網:http://www.lotek.com/lat.htm

主要是將鬼頭刀剖開腹部後,將LAT1410植入魚体然後縫合
該標籤可以記錄水深、環境溫度與體內溫度,沒有記錄路徑資料的功能挺可惜的

#4
2011年05月13日Canon EOS 7D_33 mm_4.jpg

下午三點 ,我們大伙齊聚新港漁港整裝出發
時逢台灣梅雨季節的來臨,一路傾盆大雨沒停過,下雨就算了,還打雷…挺恐怖的

#5
2011年05月13日Canon EOS 7D_35 mm_5.jpg

地點:三仙台定置漁場

根據定置網船員多年的工作經驗
什麼天氣網內會出現什麼魚,其實用猜的都可以略知一二
船員說,下雨天水很濁,出現鬼頭刀的機率是非常低的

#6
2011年05月13日Canon EOS 7D_25 mm_9.jpg

海哥手上拿的黑布不是用來遮臉的
待會兒如此有魚撈上來,得拿布遮住魚的眼睛

#7
2011年05月13日Canon EOS 7D_25 mm_10.jpg

Dr. Ryo kawabe 主要的專業是研究比目魚
曾經待過澳洲八個月的他,英語說的非常好,人也非常的爽朗

#8
2011年05月13日Canon EOS 7D_23 mm_14.jpg

2011年05月13日Canon EOS 7D_25 mm_16.jpg

三仙台定置網一共有兩個網區
第一網區內的鬼頭刀果然如船員預測一樣,網內僅有個數幾尾小到不能再小的鬼頭刀

#10
2011年05月13日Canon EOS 7D_27 mm_20.jpg

魚雖然很小,不過還是相當滑手的

#11
2011年05月13日Canon EOS 7D_27 mm_22.jpg

2011年05月13日Canon EOS 7D_18 mm_31.jpg

使用水管抽取海水,讓鬼頭刀在開刀同時能維持呼吸
而長度達不到要求的鬼頭刀,只能使用傳統標籤放流

#13
2011年05月13日Canon EOS 7D_18 mm_33.jpg

標識後的鬼頭刀得將其放流於定置網外

#14
2011年05月13日Canon EOS 7D_20 mm_48.jpg

當日定置網內主要的漁獲全是水針魚與飛魚

#15
2011年05月13日Canon EOS 7D_18 mm_62.jpg

圖左起:葉信明博士、江偉全博士

大伙都淋的一身濕,直至回程雨勢才漸緩

#16
2011年05月13日Canon EOS 7D_18 mm_63.jpg

平日定置網鬼頭刀隨便都可以達到近百尾,但今天的運氣真的很不好
碰到豪雨並且網區內還沒啥鬼頭刀可用於標識放流

回程,Furukawa仍認真的練習開刀為明天的標識作業做準備。

影片:http://www.youtube.com/watch?v=ND-Jiing-5w



圖文 / 洪曉敏

2011年5月4日 星期三

20110504 標識放流 (丫髻鮫)

IMG_2298-5.jpg

因為鬼頭刀遲遲沒來,「龍漁發」船長 - 永福叔將聘雇的三位大陸漁工全請回去
因為放緄捉鬼頭刀要出海作業三至五日,沒日沒夜的生活需要大陸漁工的協助
簡單的說,這種活一般台灣漁民還真的吃不消,有的甚至放棄不跟隨

永福:「還好之前還有捕一些黑皮仔(黑皮旗魚),要不然損失大了」

清晨五點「龍漁發」將單人船架換成雙人,放棄放緄回歸追捕旗魚
換完船架後於七點便駛離於港口,七點五十三分船員-輝傑在船左側發現鯊魚背鰭

因為母鮫懷孕行動較為遲緩 (上圖) ,所以在鏢射上更為容易
拉魚上船板的過程我也有參與,因為實在是太重了,拉了約十分鐘才將鯊魚完全脫離海面

為了安全,船長用木棍敲打鯊魚頭部約二十幾下
待鯊魚活動力漸弱後,便開始將魚拉至定位並用碎冰保持魚体鮮度

IMG_2300-7.jpg
IMG_2316-15.jpg

輝傑叔也是費了好一番功夫才將三齒鏢全數取出

IMG_2321-16.jpg

在拍攝的過程已經注意到鯊魚的腹部異常突起
果然過沒多久便從母鯊的腹部流出三尾小鯊,美國叔將其中一尾放回大海
進港後,確定幼鯊數量為33尾,母鯊重量(不含幼鯊)為140公斤

IMG_2357-17.jpg
IMG_2430-32.jpg

當天,海面上成群的飛魚隨處可見,相信東部鬼頭刀的季節也即將到了

IMG_2453-36.jpg
IMG_2457-37.jpg

下午三點多進港,拉丫髻鮫上岸時引起許多觀光客圍觀
而鯊魚腹內的幼鯊因缺氧也無一生還,事實上這些幼鯊在市場上是沒啥價錢的
如果你是船長,你會怎麼作?

1. 將母鯊剖腹,取出幼鯊後放生 (放生還是放死,這很難說)
2.為了生計,和永福船長的作法一樣

鯊魚雖為海中王者,但遇到人類也只能束手就擒
餐桌上的佳餚及其來源與背後的故事,即寫實也非常的血腥。

影片:





圖文 / 洪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