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0日 星期二

定置漁網捕獲大白鯊

食人鮫Carcharodon carcharias

091020----一早於三仙台定置漁網捕獲食人鮫,此巨大超越1頓的食人鮫是罕見的,同仁準備相機、採集樣本器具,抵達漁港對這位罕見的稀客進行紀錄。圍觀的人潮因消息的傳開紛紛而來,大家猜測食人鮫體內是否還有食人鮫幼魚?魚販也擔心的催促工人趕緊動手進行解剖,若有小小稀客也祈禱還存活著。工人經過一番努力終於將魚體解剖,答案揭曉,食人鮫體內沒有留下任何幼魚,根據魚販多年累積經驗判斷,此食人鮫早在兩三個月前已將體內的幼魚孵出。這是令人開心的消息,起碼在這西太平洋裡還有食人鮫的後代得以讓生態永續。



由於魚體巨大無法搬運上船,漁夫從三仙台外海定置網將食人鮫用漁船一路拖回基翬港內,在利用起重機吊回岸上!



同仁進行魚體長測量。



同仁進行tissue採樣,以便日後進行研究。


食人鮫(Carcharodon carcharias),俗稱大白鯊。
近海上層大型鯊魚,性兇猛,善游泳,速度快,有時會躍出水面,是掠食動物中體型最大者,也是對人類三大危險鯊魚之一。龐大的體型及銳利的牙齒,其力道及攻擊能力,可一口把獵物咬成兩半。根據國際鯊魚攻擊檔案(The International Shark Attack File)1580年至2002年的統計數字經證實的鯊魚攻擊人類事件,大白鯊的攻擊次數為373次,遠高於鼬鮫(Galeocerdo cuvier)的137次及公牛白眼鮫(Carcharhinus leucas)的88次。然而,最可怕的魚雖令人害怕,但經人類的大量捕殺,已讓其陷入可能滅絕的危機。



資料撰寫:陳淑穎
照片拍攝:洪曉敏 / 蔡龍泉

14 則留言:

Unknown 提到...

(請問)
這麼大隻的鯊魚是怎樣游進定置網的阿?
鯊魚在定置網內是活體(吧!?)是怎樣讓鯊魚死掉的?
(敲....敲昏嗎?應該要敲很久吧!?囧)
鯊魚是綁在船邊拖回港口嗎?
(認真筆記)

life 提到...

1.雖然鯊魚很大隻,但定置魚網更大。
2.魚在網內的確是活體,怎麼讓魚死掉?…漁夫用亂棒把魚給!#$!@#。
3.因為魚太重沒辦法上船,所以如你所說的,用拖的回港。

匿名 提到...

食人鮫,俗稱大白鯊,屬於板鰓類灰鯊科,所有鯊魚種類之中體型最大、體重最重、攻擊性最兇猛的鯊魚,棲息於熱帶與溫帶的大洋水域之中。鯊魚,一直是我開始接觸魚類之後最感興趣的一環,鯊魚自古生代晚期便開始棲息於地球上,從古至今,鯊魚一直有別於一般魚類,經過演化,鯊魚從如同潛艇般大型的體積演化至今體型逐漸的縮小,也因為地球環境的變遷開始改變鯊魚的食性,但唯一不變的是,鯊魚至古生代至今,一直屬於軟骨魚類,也因為這樣,在中國人的餐桌上,常常出現「魚翅」這種佳餚。由新生代開始,鯊魚一直是水域中的霸主,進而參與人類演化過程,一般的鯊魚並不會主動攻擊人類,鯊魚的天性較害羞也較膽怯,大部分的攻擊事件主要是因為人類的游泳行為模式與海豹海獅相像,造成鯊魚的誤判進而引發攻擊,也或許是鯊魚嗜血的天性所導致,目前,海洋生物學家仍然在對於鯊魚攻擊人類事件做更深入的探討。其實在東海岸的定置網中補獲到大白鯊其實看似很正常,因為在台灣的東邊就是一望無際的太平洋,但是這也顯示出環境的變遷下,原本棲息於低緯度的生物開始朝向高緯度移動,這算是環境變遷的隱憂之一,因為暖化的趨勢,讓生物就算在低緯度也能得以生存,造成原生物種的競爭,降低原生物種的競爭力;不過,就保育方面而言,也是有可能因為復育的工作開始有了成果,原生的地盤(大白鯊具地域性)開始不足,進而往遠洋或另一適合的棲息地開始繁衍,這兩種以上原因都是可能的因素,大白鯊地域性較強,也喜愛獨來獨往,對於大白鯊的行為與環境影響的研究至今人們仍在探討中,對於日後不管是環境的永續經營,動植物的復育工作,等等原因,只要我們人類生存在地球上,成為環境之中的一角,就必須為曾經孕育出人類的地球盡一份心力,不管你我,都是該如此對待生命及萬物。

9716110 瑪

匿名 提到...

這隻大白鯊真的好大隻喔!好明顯的費了好大的工夫才捕獲到牠。但是就算牠已經死了,看到第三張採樣照片還是很可怕,地上一片血,而且還是女生進行採樣的,覺得她好勇敢喔!看到這篇文章提到大白鯊已在捕獲前的兩三個月前孵出體內的幼魚,讓大白鯊的後代可以生態永續,這讓我想到上課時老師也提過現在生態永續的新穎想法,在以前時我們都會認為要讓生態永續,那就捕大魚,放生魚苗,才會有一陣子都提倡別吃吻仔魚,因為吻仔魚是多種魚類的魚苗,一口吃下去可能會是鮪魚、鮭魚、或是快要消失的魚類,而造成生態危機。但是從另一方面想,我們也許大魚抓太兇了,造成他們來不及繁衍後代,因此而滅種了…這真的很矛盾呢!所以大魚和小魚都要適當的捕捉,以免造成生態的不平衡。看到大白鯊的簡介,第一個想法浮現在我的腦海的是,這麼恐怖的魚,怎麼不讓牠們滅了就算了,但是仔細想想,牠們也是生態的一部份,就像是我們在玩疊疊樂,那種長方體結構就像是一整個生態系,而組成這個大長方體的每個小長方體就是每種不同的生物,如果抽走任何一個小長方體,大長方體就會搖搖晃晃的,就像是生態的不平衡。另外,看了幾篇有關鏢旗魚的文章加上老師上課放的標旗魚的影片,我覺得不論是船長或是鏢手還是其他船員都很辛苦,除了換頭架、祭拜船神之外,一大早當我們還窩在溫暖的被窩裡,他們就已經起來做了簡單的早餐準備鏢旗魚,那冷颼颼的海風加上搖晃的漁船,看了我都全身顫抖了,看到他們鏢旗魚的精神,以及船員們合力把旗魚捕獲以及拖到港口,他們臉上的那份喜悅,真的令我有一份莫名的感動和佩服!9613102

匿名 提到...

  看到圖的感覺是一半開心一半哀傷,開心是因為原來海裡還有這麼大隻的大白鯊存在,悲傷是因為海裡又少一隻這麼大之的大白鯊了,說到大白鯊大眾容易聯想到影集"大白鯊"裡大白鯊嗜血吃人的畫面了,當然如果我在海裡碰到牠應該也不會開心,畢竟牠是最具攻擊性的鯊魚,但鯊魚攻擊人類的案例一年平均下來其實不多,只要身上沒有傷口流出血腥味刺激到牠,也沒有不幸遇到牠飢腸轆轆的時候,不要有激烈的反應應該都不會被咬,反正你也遊不過牠,牠能偵測電子訊號你也躲不起來,就鎮定下來好好享受這難得奇遇吧。       
  雖然鯊魚是海中的霸主,但依舊抵抗不了人類的口腹之慾,全球化讓外國人對中華料理感到好奇讓名列山珍海味其中的魚翅也成了目標,大眾消費能力的提升也造成魚翅需求量大增,加上鯊魚的生長週期通常都很長,導致鯊魚的數量劇減,最好的方法是不吃魚翅但牽涉到風土民情也不是說停就停的了,只能多宣導少吃魚翅,並尋求其他替代的東西。
  在小時候看過的書裡,有提到大白鯊幾乎甚麼都吃,你可以在牠的肚子裡找到球鞋、寶特瓶、盔甲(應該是誇大吧)…等等牠也消化不了的東西,反正只要吞得下牠應該沒想好不好吃就吃下去了,所以讓海邊和流到河川或大海的垃圾減少也可以提高對海洋生物的生存環境。
生科一-9816101

匿名 提到...

食人鮫,俗稱大白鯊,屬於板鰓類灰鯊科,所有鯊魚種類之中體型最大、體重最重、攻擊性最兇猛的鯊魚,棲息於熱帶與溫帶的大洋水域之中。鯊魚,一直是我開始接觸魚類之後最感興趣的一環,鯊魚自古生代晚期便開始棲息於地球上,從古至今,鯊魚一直有別於一般魚類,經過演化,鯊魚從如同潛艇般大型的體積演化至今體型逐漸的縮小,也因為地球環境的變遷開始改變鯊魚的食性,但唯一不變的是,鯊魚至古生代至今,一直屬於軟骨魚類,也因為這樣,在中國人的餐桌上,常常出現「魚翅」這種佳餚。由新生代開始,鯊魚一直是水域中的霸主,進而參與人類演化過程,一般的鯊魚並不會主動攻擊人類,鯊魚的天性較害羞也較膽怯,大部分的攻擊事件主要是因為人類的游泳行為模式與海豹海獅相像,造成鯊魚的誤判進而引發攻擊,也或許是鯊魚嗜血的天性所導致,目前,海洋生物學家仍然在對於鯊魚攻擊人類事件做更深入的探討。其實在東海岸的定置網中補獲到大白鯊其實看似很正常,因為在台灣的東邊就是一望無際的太平洋,但是這也顯示出環境的變遷下,原本棲息於低緯度的生物開始朝向高緯度移動,這算是環境變遷的隱憂之一,因為暖化的趨勢,讓生物就算在低緯度也能得以生存,造成原生物種的競爭,降低原生物種的競爭力;不過,就保育方面而言,也是有可能因為復育的工作開始有了成果,原生的地盤(大白鯊具地域性)開始不足,進而往遠洋或另一適合的棲息地開始繁衍,這兩種以上原因都是可能的因素,大白鯊地域性較強,也喜愛獨來獨往,對於大白鯊的行為與環境影響的研究至今人們仍在探討中,對於日後不管是環境的永續經營,動植物的復育工作,等等原因,只要我們人類生存在地球上,成為環境之中的一角,就必須為曾經孕育出人類的地球盡一份心力,不管你我,都是該如此對待生命及萬物。

9716110 瑪

匿名 提到...

社教二 9903128 施富騰
看見標題的那瞬間,我想起了以前看過的大白鯊電影,或許是以前受電影的影響太深,導致自己都會對這種生物感到害怕,當然,理性的一面也知道,其實海裡的大白鯊真的不多了,早在國小國中就有聽過菜市場有「鯊魚肉」,更別說那些高級餐廳裡的「魚翅」了,上次上課時聽到老師說有關於魚翅的取得,發現原來早些時候,因為鯊魚身上只有魚鰭值錢,魚肉不值錢,所以漁民們都把魚肉丟掉,一般的都如此,那麼那些盜獵的呢?圖中那尾大白鯊,剛看見就覺得,真是好大一尾阿~竟然有一噸重呢,在水裡稱王的他究竟是敵不過魚網,很難想像那龐大的身軀掙扎起來的力氣會有多大,碰到漁網之後也是想用力掙脫的吧,我不禁想起上次看的影片,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的捕魚技術越來越進步,船做得越來越大艘,但是幾千年來,魚卻慢慢變少了,有許多種的魚類在保育不那麼興盛的時候就已經消失殆盡,會不會等到哪一天海裡沒有魚了呢?我們生在台灣,四周環海,魚類資源豐富,在這個當下,我們應當反思的是該如何去營造一個永續的魚場,而不只是單純的想把捕魚技術提高,我們現在在台東,台東是個算是漁業興盛的地方,也有不少人是以捕魚為生,那麼在保育與漁民的生計間該如何去取得平衡,應該也是我們要努力的目標。

匿名 提到...

海概心得 生科一 10016138
當初在選課時,看了許多課程,但都沒有我感興趣的,後來終於看到了海概這門課,是關於海洋生物的課程,讓我下定決心一定要選到這門課。
也許是因為是生科系的學生,而且對生物很有興趣,特別是海洋生物,希望可以從這門課學到很多關於海洋和海洋生物的知識。
從一開學上課上到現在,學到了很多東西,也喜歡老師的教學方式,並不是只侷限在課本上,而是從親身的經歷中舉例,告訴我們相關的知識,分享你的過程,也讓我們從中學習到很多知識。
上課的內容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這篇報導,第一張的照片讓我覺得好震撼、好震驚,那麼龐大、兇猛大白鯊的生命,居然被我們人類害死,那麼珍貴的一條生命就這樣沒了,而且因為人類的濫捕,許多海洋生物正在減少,再這樣下去,儘管有一百個海洋,也不夠人類使用。修這門課的同時,有時會問自己,可以為這片美麗的海洋、珍貴的魚類做些甚麼呢?幸好台灣的立法單位也意識到這個問題,將獵捕鯨鯊列為違法的事情,如此一來牠們也可以得到保護,我想我們能做得就是不食用、不購買,這樣那些不法商人沒有顧客也沒有賺頭,就不會想要捕抓牠們了吧!
上一堂課,聽到老師說,科學家為了將衛星標識裝在魚的身上,會用些強力膠、柏油等等去固定,可是這樣不會為牠們帶來傷害嗎?我不停的問著自己,我們為了瞭解牠們,硬是在牠們的身上裝上科學器具,真的不會帶來傷害嗎?又或許只是人類的自以為呢?
做為地球上的一份子,不!是身在環海的台灣人,我們更應該保護這有限的資源,這樣才能永續的發展下去。

匿名 提到...

特教一 10208132
因為科技的進步,漁業的發展,現代社會發明了定置漁網,雖然捕魚比以前更加容易了,但也因為定置漁網不分大小、種族的捕魚方式,導致了現在社會所面臨的漁業資源枯竭的危機,許多魚類都在逐漸減少中。
當我看到文章中的食人鮫早在兩三個月前已將體內的幼魚孵出,不經讓我鬆了一口氣,卻也不經讓我思考,除了這隻食人鮫以外,究竟還有多少小生命都死於定置漁網呢?若不加以規範,總有一天我們失去的不只是桌上的一道海鮮佳餚,我們所失去的更是不可再生,且珍貴無可比擬的海洋資源。因為定置漁網只能進不能出,魚群一旦進入無論大魚、小魚全都得死,一旦沒了下一代,魚群的滅絕也只是早晚的問題罷了!也許到了我們自己的下一代,海洋不在美麗,剩下的只是一堆垃圾和失去生氣寂寥的海洋。
以前的人們都懂得如何與大自然共處,了解生態永續的重要性,然而這一代的我們卻遺忘了永續的發展的重要性,在科技日漸發展下,我們被許多的慾望所控制,不再維持生態間的平衡,不斷濫用資源,導致現在地球的資源枯竭,天氣異常。
大家都說人類很聰明,然而我認為,為了捕捉更多的魚,因此製造了定置漁網,卻沒有以長遠的眼光看到定置漁網所帶來的弊的人類,其實就如同井底之蛙一般,自認為聰明。

匿名 提到...

特教一 10108118
定置漁網就是利用魚群洄游時,將魚群引誘入網。雖然這樣的做法讓漁民獲得極大的經濟效應、也讓消費者用最便宜的價格買到魚貨,穩定市場價格,但定置漁網的捕魚方式會讓海洋的生態產生不平衡,甚至是海洋資源的枯竭。
看到照片上的食人鮫因為定置漁網而被捕獲,我不禁為牠感到難過,海洋上又少了一隻寶貴的生物,但值得開心的是,這隻食人鮫在被人類捕捉前已經先將牠的下一代生產在這廣大的海洋中,讓牠們的生命得以在海洋上繼續繁衍下去。
這讓我擔心起現在的生態資源是否即將被我們消耗殆盡,當我們不管大魚小魚,都將牠們用魚網全部打包回家時,我們是否想過這會導致海洋環境的枯竭,記得曾經看過一個圖片,圖片上分別有各個年代所捕獲最大魚的大小,年代越早,捕到的魚就越大,那張圖所要告訴我們的是,人們不斷的從海洋中獲得利益,魚群還沒長大成人時就被我們人類捕獲,導致魚的數量不但越來越少牠們的體型還越來越小。還有,現代人的飲食習慣也在改變,以前的人只補需要的漁獲量,夠吃就好,相反的,而現代人是希望補到越多魚越好,因為現代人不習慣珍惜食物,不想吃時就任意丟棄,因為人們認為這個舉動對他們來說沒有影響。
但這個世界上還是有許多人珍惜著自然資源,就像“阿基師”當他的學徒將魚頭切下來準備丟棄時,馬上被阿基師責罵,他說:「魚頭也是有用處的,他可以拿來熬湯啊!」他這樣的理念馬上就被大家所贊同,所以我認為我們也應該像阿基師學習,愛護我們的環境資源。

Unknown 提到...

張芷琳 特教一 10208123
看到這則貼文真是感到憂心阿!雖然現代的科技非常地發達,人類能利用定置漁網的方式,將魚群全打包起來,為自己的收入增加利益,但是這也造成海洋生態的危機,漁業資源的枯竭,許多海洋動物都瀕臨絕種的邊緣,這不禁讓我們反省,我們人類只為了以己之私破壞了那麼多大自然帶給我們的資源,人類毫無節制地濫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樣的做法是不是改好好地檢討了。
前幾日曾看到一部砍殺海豚的影片,影片中幾艘大船趕著海豚,把海豚群圍成一個大圓,接著就開始利用各種方式射殺、砍殺,瞬間整個海域全被染紅,而且海豚這種生物是不會拋下同伴,所以每隻海豚都慘遭了毒手,直接漁夫們把受傷的海豚拖上岸,眼睜睜地看著海豚哀號、鳴叫,讓海豚們不斷地流血,直到失血過多死亡,如此慘酷的宰殺,想想看連海豚都如此慘忍的對待了,那我們平常所吃的旗魚、鮪魚、鮭魚被宰殺時會比較好嗎?我們還能吃的安心嗎?
我們是不是該珍惜和節約,檢討如何創造永續發展,而不是只把捕魚技術提高,幾萬年前的人類能與海洋和平共處,而我們也要學會如何去保護這個前人所留給我們的寶貴資源,讓我們的下一代也能繼續的發展,別讓海洋成了人類的垃圾場。

匿名 提到...

幼教一 10206161
這隻大白鯊真的好大喔,讓我想起了電影裡的大白鯊!第一次看到大白鯊被捕的樣子,真的很壯觀,真的讓我感受到大自然神奇的力量!雖然它很壯觀也很可怕,同時它也是也是對人類三大危險鯊魚之一,可是看到了它的屍體,心裡還是有一種酸酸的感覺。有時候我會想,以前會攻擊人類,是因為它們生性兇殘,可是它們現在攻擊人類,會不會是為了保護自己、保護家人;會不會是為了替其他被人類捕殺的鯊魚們復仇呢?人類的不斷捕殺,導致它們陷入能滅絕的危機,雖然它們很危險,但它們也是屬於地球上的生命,為了滿足人類的欲望,而將這些生物趕盡殺絕。大自然中所有生物都是平等的,有些生物除了面臨人類的捕殺,還要面對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困擾,它的所面臨的滅絕問題,大部分都是由人類所造成的。科技的進步雖為人類帶來了便利,但同時也為人類破壞環境帶來了藉口。我們除了要保護環境之外,我們也應該找到一個和大自然和平相處的平衡點。說不定不久之後,面臨滅絕將會是我們人類。滅絕了就會消失,消失就再也找不回來了。

匿名 提到...

幼教四 10006101
臺灣是個四周環海的國家,而臺東又是個如此與海洋息息相關的城市,但我們卻對這片廣大的海洋不甚了解,在修習了海洋概論以後,才慢慢了解我們這片海洋與我們的關係,看到這片文章才發現,原來臺灣附近也是有鯊魚的!!!!原以為這種大白鯊只會在電影看到或是國外的海岸才有,沒想到在我們就有機會遇見,而在捕獲大白鯊的同時,也讓我們要去探討背後所帶給我們的意義,除了本身具有非常高的攻擊性以外,大多時候我們人類的攻擊性高於這些海洋生物太多、太高了,使得這些生物瀕於絕種、滅跡的絕路,我們無盡的捕撈,不管大小、品種的海洋生物皆會被一網打盡,使得我們正快速地消耗海洋資源,除了復育與相關研究去了解以外,更多時候,我們也應該從教育著手培養相關的海洋保育觀念,從小到大的以實質觀念灌輸下一代,如何對待我們土地,臺灣是個四面環海的島嶼國家,如我們不能與這片海洋達成平衡,以永續發展的去經營,只為當下的短利而不斷消耗,將來我們也將會為我們的浪費所後悔,在上了這堂通識課後,也讓我對於這片廣大的海洋有更深的認識與體悟,尤其我們的環境使得我們與這片海洋如此緊密的依附著。

匿名 提到...

海概B班 應物三 邱佳貞 10110144
海洋生態資源的議題日漸被重視,但是法規及群眾的觀念都尚未完整,甚至不足。食人鮫出現在東海岸的原因不明,但是看見海洋裡還有如此的大型魚類其實令人振奮,畢竟在漁業日益枯竭的時候還能看到他的出現是不是代表著什麼呢?是不是族群擴大往外尋找食物來源?是不是因為環境變化的遷徙?是不是在其他定置網裡,還有它的子子孫孫?是不是人類在幾十年哩,就滅了他幾代?
聽見食人鮫,第一個聯想是大白鯊,海洋裡的清理者;第二個是餐桌上的魚翅,鯊魚的軟骨。可能小時候電影看太多,覺得大白鯊對人類就是危險,但是現在反而覺得食人魚比較可怕。這就是傳媒的力量,可以改變一個人、一百個人、一萬個人的想法,也因此在網路蓬勃發展的時代下,看見了魚翅的真相,然後開始拒吃魚翅。
漁船越來越多,越來越大;魚越捕越少,越捕越小。濫用流刺網的捕魚界,剝奪了生命的成長與循環。連小小幼魚都不放過的後果,就是海洋生態失去平衡,然而有一天人類終究會自食惡果。海洋的不穩定已經開始,科學家嘗試著恢復,但是人類的貪心沒有盡頭,即使知道流刺網的危害卻依然不肯收手,那是全人類的愚昧與罪,卻要其他生物一起受罰,因為我們都是”地球上的居民”。
我們有傲於其他物種的發展及智慧,那更應該有責任保護這片生態,進而找到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