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0日 星期四

2012年5月9日 星期三

三仙台定置網_媒体拍攝(4/4)

IMG_0741.jpg

下午風面開始改變,強勁的北風在海面上捲起白色浪花
不過在沿近海作業還算安全,只是工作船的船邊太淺,不時有海水浸入
來到定置網,也是先麻煩導潛教練先觀察網內的漁獲狀況

#2
IMG_0742.jpg

導潛還沒進入網內,一旁的卡照大哥已經看到雨傘旗魚在水裡悠游了
而且還說:「喔~很多條喔!」,仔細一看,的確可見雨傘旗魚在水裡游動
但因為魚的体色與海水顏色接近,所以不睜大眼睛是不容易看見的

#3
IMG_0744.jpg

今天海流狀況不佳,因為攝影的關係所以在收網的前後也與船班作了協調
不過船班提醒,海流向外,魚可能到時候會流(跳)了出去

#4
IMG_0752.jpg

天空開始烏雲密佈,卡照大哥說不用擔心,回去之前還淋不到雨

#5
IMG_0756.jpg

英國攝影師 Graham 今天攝影肯定更加的辛苦
因為今天下午水流比較強,所以保持平衡得花更多的氣力
就在攝影師浮上水面問我們魚在哪的時候
一尾雨傘旗魚露出了大尾鰭從他後方呼嘯而過,我與海哥都興奮的叫出聲來

#6
IMG_0759.jpg

工作船收第一網時花了不少時間,大家猜想著今天漁獲應該不少

#7
IMG_0761.jpg

電視台人員告訴我導演以前是戰地記者,不禁手癢就把照片改成了下面這張…

FILM WAR2.jpg

非常有戰地記者的感覺吧?!

#8
IMG_0765.jpg

收第二網的同時,先訪問了江博士一些問題
等網口拉小後,便開始執行今天的雨傘旗魚與鬼頭刀的標識放流

#9
IMG_0788.jpg

原本預計標識二尾雨傘旗魚,但收網的速度很快
標識的速度來不及,所以僅標放了一尾雨傘旗魚
這尾旗魚重量還不少,目測應該有30公斤以上
雖然網內還有雨傘旗魚可供標識,但因為收網後會造成旗魚與其他魚類因撞擊而產生了傷害
所以時間上如果掌握不好,魚在網內受了重傷,健康狀況不理想當然也不適合用於標識

#10
IMG_0790.jpg

標識後的旗魚由工作同仁使用擔架抬至船邊放回大海

#11
IMG_0799.jpg

這尾旗魚的活性堪慮,放回大海後整個魚身翻平
一開始以為魚已經死亡,幸好過了幾秒魚迴光返照復活了過來,且立刻下潛回大海

大伙便是鬆了一口氣!

#12
IMG_0809.jpg

接下來的工作是標放鬼頭刀,今天的鬼頭刀也是挺有重量的

#13
IMG_0815.jpg

利用手撈網將鬼頭刀從網內撈出,魚活蹦亂跳的不好控制
工作同仁使勁的將魚置入丈量魚体長度的木箱內,再利用人工鹿皮蓋住魚的眼部

#14
IMG_0820.jpg

記錄了長度、性別、標識傳統標籤與消毒後,再瞬速的將魚送回大海

#15
IMG_0830.jpg

#16
IMG_0845.jpg

#17
IMG_0851.jpg

#18
IMG_0859.jpg

#19
IMG_0870.jpg

#20
IMG_0873.jpg

#21
IMG_0877.jpg

連續二天的標識放流與媒体拍攝,因氣候的改變不得不喊卡 (大雨將臨)
目前標放出去的雨傘旗魚與鬼頭刀還未接獲任何回報的訊息
希望魚可以健康的向北一路游向日本、夏威夷或更遙遠的海域。


攝影.文字 / 洪曉敏

2012年5月2日 星期三

三仙台定置網_媒体拍攝(3/4)

IMG_0648.jpg

又是豔陽高照的一天,今早提前了半小時 (七點) 來到三仙台定置網
早上的行程為拍攝江博士在水下潛水觀察旗魚的樣子
先請導潛教練巡視定置網內的漁獲狀況,但並沒有發現雨傘旗魚
只說大約有二、三百公斤的水針

漁工(原姓:卡照.撒都)建議巡視另一組定置網
幸好離岸較近的這組定置網,有二尾雨傘旗魚可供電視台拍攝
沒魚的話可能就得打道回府了

#2
IMG_0654.jpg

太陽很大,沒地方躲
卡照大哥(左)說他平常定置網收漁下班後還會去捉飛魚

#3
IMG_0655.jpg

拍攝江博士著潛水裝

#4
IMG_0658.jpg

水下拍攝的眉角太多,除了潛水的安全顧慮外,潛水及攝影裝備真是一大筆開銷
直說…這我玩不起,太貴了!但如果有機會學習一定要好好把握
因為水下拍攝又是另一個學問,門檻比一般攝影高出許多

#5
IMG_0660.jpg

等待拍攝結束的同時,卡照大哥居然帶了延繩來釣魚
還說這裡魚很多,無聊加減釣,說著說著把帶來的鰹魚切了幾片肉當餌

#6
IMG_0666.jpg

拍攝江博士入水畫面
攝影是很辛苦的,為了得到更多不同的角度畫面,博士跳下水後又爬了上來
身上揹這麼重,肯定累慘了!

#7
IMG_0669.jpg

這幾天的雲都很漂亮,尤其連日台東在太陽下山前都出現火燒雲

#8
IMG_0672.jpg

來自英國的水下攝影師Graham Andrews
海哥說水下拍攝很不容易,沒導潛的話他不太敢下水
若水下身体平衡控制不好,就只能在水裡搖來晃去兼打滾,更別說要控制相機及追魚找角度
尤其咱這東部暗流甚多,沒人相伴潛水非常危險

#9
IMG_0673.jpg

原來,釣魚這麼容易?

#10
IMG_0679.jpg

導演 Francis Smith 持機要拍博士入水的畫面 ,Graham則是在水下拍攝博士入水後的畫面

#11
IMG_0686.jpg

博士與攝影師都進了定置網開始追著雨傘旗魚拍攝
導潛教練則是跟在攝影師後面保護他的安全

以前標識放流都是選擇下午的時間,沒想到早上三仙台定置網的風景比下午好
也許是因為成功這裡一到下午容易陰天下雨的關係吧,看這藍天白雲真是一種享受

#12
IMG_0688.jpg

中場,訪問博士

#13
IMG_0693.jpg

八點半,工作船準備收網
今天漁獲量並不多,所以很快的就收到這第二網區了

#14
IMG_0694.jpg

網區太大,拜託了工作船幫忙將網目收小後再進行拍攝

#15
IMG_0695.jpg

水下拍攝的工作終於告一段落,這台是Graham使用的攝影器材

#16
IMG_0696.jpg

這台是江博士使用的攝影器材,為NIKON D200相機及防水盒
我試過了這防水盒的控制方式,不怎麼好使,更別說是在水下複雜的狀況下
尤其是觀景窗,沒帶蛙鏡瀏灠時就不怎麼清楚
透過了蛙鏡、防水盒再看機身觀景窗…一整個視力吃緊

#17
IMG_0705.jpg

早上定置網兩個區塊的漁獲免強還算可以
因為扣掉油資、工資、運搬車及後段加工成本,其實是不及格的

#18
IMG_0710.jpg

這幾天都有少數幾尾的石喬(竹節鰆)進網

#19
IMG_0713.jpg

網內兩尾雨傘旗魚也被拉了上船

#20
IMG_0724.jpg

一開始發現兩尾旗魚在網內同游,博士以為是旗魚公母相伴
但拉上船檢查性別後,發現兩尾旗魚都是母的

其實搭鏢船在追捕雨傘旗魚時也常見「相伴」的狀況
船長常說捉到母魚,公魚會在船的附近徘迴繞著
而捉到公魚,母魚便會瞬速離開或下潛消失,暗指公魚比較有情有義

#21
IMG_0728.jpg

回程,拍攝江博士和漁工閒聊的畫面

#22
IMG_0735.jpg

難得有我入鏡的團体照,謝謝不喜歡入鏡的小胖哥
趁大雨來臨之前,下午將繼續拜訪三仙台定置網


攝影.文字 / 洪曉敏

2012年5月1日 星期二

三仙台定置網_媒体拍攝(2/4)


IMG_0553.jpg

三點(PM)於小港漁港出發來到三仙台定置漁場
下午的工作則是拍攝東部水試所工作同仁,利用傳統標籤標識放流鬼頭刀與雨傘旗魚
攝助拿著白毛巾讓攝影師測試機器的白平衡,一切的工作準備就續後,就等著工作船收網

#2
IMG_0558.jpg

下午挺幸運的,網內有不少雨傘旗魚與鬼頭刀
不過最主要的漁獲還是以水針為主

工作同仁等待網口收小後,便使用自製擔架將雨傘旗魚置於架內進行標識
網不能收太小,要不然網內的魚互相磨擦撞擊後,魚容易受傷健康就堪慮
在標識操作的過程也不能太久,魚在爭扎精疲力竭後也容易因此而死亡

#3
IMG_0559.jpg

我們一共標識了兩尾雨傘旗魚,也成功的將牠們放回大海

#4
IMG_0568.jpg

接著進行鬼頭刀的標識放流,今天的鬼頭刀都好大尾,其活力相當驚人
執行丟放的同事顯的相當吃力 ,一不小心魚可能就從手中溜走

#5
IMG_0573.jpg

動作再不快些,魚真的要滑出去了

#6
IMG_0578.jpg

鬼頭刀使用一般傳統標籤 (Conventional Tag)
黃色的標籤為東部水試所,紅色的標籤則是與我們合作的日本長崎大學所提供

#7
IMG_0593.jpg

第二網區也有數十尾的鬼頭刀,為數雖然不算多,但至少沒白跑一趟

#8
IMG_0603.jpg

標識後放回大海

#9
IMG_0614.jpg

這幾天主要的漁獲都是以水針為主

#10
IMG_0628.jpg

鬼頭刀活力十足,這些年該魚價也達到一個高點
小萬每公斤約60元,中萬每公斤約80元,大萬每公斤約130元

#11
IMG_0633.jpg

每尾標識的鬼頭刀都有於傷口上噴撒碘酒消毒

#12
IMG_0646.jpg

今天順利的完成工作,晒了一整天頭還真的有點暈
氣象預報都說會下大雨,好險豔陽高照預報失準,要不然在大雨中進行拍攝真的很辛苦

傳統標籤因為回收率低所以需要大量放流,且可得到的數據較少
標籤上印有標號及電子郵件等連絡方式,在放流前我們記錄其長度(可換算重量)、性別
標識放流後透過漁民捕獲,再回收標籤(當然,我們會給予漁民獎勵)
透過編號查詢便可了解
投放時間、地點、魚種、性別、体長/重(在放流後增加多少)、游徑(僅A至B點)
經過數據的統計,有助於進一步了解該魚種於東部海域洄游與成長關係

攝影.文字 / 洪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