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日 星期四

金峰鄉賓茂國民小學參觀漁船鏢台





2012112日,台東金峰鄉賓茂國小的師生到來成功小丑魚館參觀漁具漁法展示館,主要介紹了台灣東部主要漁業之漁具漁法,以及體驗鏢旗魚站在鏢台上的感覺,同時也對小朋友提及漁業資源的重要性,歡迎大家有空前來參觀。



文字  / 林憲忠


2012年10月7日 星期日

全球首次運用加速度數據記錄器偵側雨傘旗魚游泳行為特徵

  
  電子式衛星標識器(electronic satellite tag)可記錄魚類棲息環境水溫與深度,並可藉光照度資料推估地理位置及洄游路徑,但無法提供魚體物理性移動的相關訊息。而加速度數據記錄器(acceleration data logger)更可偵測記錄魚體瞬間加速度及游泳速度,係究明魚體游泳行為特徵與族群動態的利器。

  本所與台大海研所及夏威夷大學,針對台灣東部海域雨傘旗魚合作進行族群動態解析研究,已有逾15年的歷史,相關成果已陸續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引起大洋性魚類區域性國際漁業組織之關注。
  本(2012)年9月13日清晨,研究同仁搭乘台東新港籍延繩釣漁船出海進行漁撈作業,於台東三仙台外海漁獲雨傘旗魚(眼後眶至尾叉長為153 公分;魚體重約25 公斤),在其身上配置了加速度數據記錄器。記錄器直徑21 公厘、長117公厘、重量60 公克 (在空氣中重)、22 公克(在水中重),記錄深度與溫度頻率為1 Hz,記錄游泳速度頻度為2 Hz。記錄器下方裝置有螺旋槳,以每秒轉動的頻率記錄游泳速度,並以高達32 Hz的頻率記錄魚體尾部左右擺動及直線加速度訊息。


  記錄器於標識19.3小時之後,於鄰近花蓮外海(離岸約13.5 公里)自魚體脫落,水平移動86.5 公里(平均水平移動速度為 4.5 公里/時)。記錄器上方有Argos衛星傳送天線與VHF高頻度位置傳送器(含天線),記錄器脫離魚體後,Argos會先傳送此標識器之地理位置經緯度(大約每30分鐘~1小時傳送一次最新位置資料)。當接近Argos所傳送之經緯度時,研究人員再利用VHF接收器及天線確認方位,並以肉眼尋找,最終於當日晚間於宜蘭南澳外海尋回記錄器。由記錄器之資料分析顯示,此雨傘旗魚棲息深度為0~74.9 公尺,環境水溫為21.7~29.5;偵測得雨傘旗魚巡游速度為1.2 ~5.4公里/時。此次國際合作型生物記錄(Bio-Logging)研究,為旗魚類配置加速度數據記錄器之創舉,雖未記錄到雨傘旗魚聞名的破百米暴衝速度,但詳盡的雨傘旗魚移動行為及加速度記錄皆是全球首次揭示,持續性的生態記錄研究將是未來雨傘族群動態解析及掌控之重要科學依據。



加速度數據記錄器標放地理位置(Release point)、脫離魚體上浮地理位置(Pop-up location)及尋
回地理位置(Recovery location


本文轉載於水試所電子報第77期:http://www.tfrin.gov.tw/friweb/frienews/enews0077/h2.html

2012年10月2日 星期二

Recover the Electronic Satellite Tag with Nagasaki University in Hualien

DSC00181

前文:http://fribillfish.blogspot.tw/2012/09/blog-post.html

為了拾回標識在雨傘旗魚身上的電子式衛星標識器 (electronic satellite tag)
研究人員一行人於清晨,便驅車前往花蓮港
透過Argos衛星經緯度定位,我們了解記錄器順著黑潮流水快速的往北而上

DSC00185

早上的氣候還算晴朗,但過了中午,天氣開始起了轉變
天空由晴轉陰,海浪愈漸猛烈,耳邊只剩風聲及浪淘聲
原本心想,有了衛星的定位幫助,搜尋記錄器應該不難
但強風與高低起伏的海浪阻礙了訊號的接收
在這強烈的東北季風干擾下,在海上尋找記錄器有如大海撈針更顯得困難

DSC00184

記錄器上方設有Argos衛星傳送天線與VHF高頻度位置傳送器(含天線)
當記錄器脫離魚體後,Argos會先傳送標識器的地理位置經緯度 (約30分至1小時一次定位)
當接近Argos所傳送的緯度時,研究人員再利用VHF接收器及天線確認方位,並以肉眼尋找

因衛星定位在準確度上會有所誤差,
所以在搜尋的過程中也造成了不少時間上的浪費
雖然研究人員可透過衛星回傳的誤差數據來加大或縮減搜尋的範圍

但船到達定位地點後,記錄器早被流水帶向十海哩外甚至更遠
南北來回搜尋的過程中,船長失去了耐性,因為接收的訊號不能為我們引向正確的道路


DSC00191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離花蓮港愈來愈遠,這場追逐已經來到了南澳外海
天色漸漸昏暗,用肉眼在海上找這載浮載沉大亨堡大小的記錄器,除了睜大眼也只剩祈禱
船長使喚船員拿出了一大袋的冥紙,從船後頭順著風開始拋撒
台灣的漁民除了靠天吃飯,也靠看不見的力量幫忙
冥紙拋向空中即被強風捲起帶走,我口中也跟著呢喃著:「好兄弟,請來幫幫我們」


要是記錄器隨著流水過了南澳,記錄器便會往東接著快速往北而上,肯定是追不回了
在這幾乎快要接近放棄的時刻,我們存了一絲希望也設下了折返點

船長只說盡量幫忙,但從出港至船上的燈火亮時,時間已過了八個小時(下午五點多)

最後,結局總有驚喜,隨著接收器訊號的傳遞,我們知道記錄器離我們不遠
江博士高聲一喊,
記錄器竟出現在船邊,大伙欣喜若狂
但卻忘了盯著隨波逐流的記錄器就這麼…再一次的,我們又失去了它的蹤跡
我心想,這該不會就是樂極生悲吧?
好險,江博士再一次的發現記錄器,並順利的將它撈起,結速這長達十三小時的苦海尋標記


以下為拍攝記錄影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ym57FEfhn4&feature=share&list=UUF3gzhpaBmysoyDIx5aA72g
 

研究人員

長崎大學  古川誠志郎博士
長崎大學  渡邊峻
東部水試所 江偉全博士
東部水試所 林憲忠
東部水試所 洪曉敏

特別感謝

新港漁船 - 三和六號:船長林進儇、副船長林明清
新港漁船 - 成漁壹號:船長李泰榮
新港漁船 - 龍漁發 :船長陳永福
澎湖科技大學 何國龍 

攝影:洪曉敏
文字:洪曉敏


2012年9月15日 星期六

Tagging on Sailfish with Nagasaki University


為了協助來自日本長崎大學的學生進行雨傘旗魚標識放流
我們密集的安排行程,在這困難的季節不斷的搜尋雨傘旗魚的下落
所有的船長都告訴我們,七月當下才是雨傘旗魚的季節
現在九月要找「活」的破雨傘(sailfish),有相當的難度更需要幸運之神的眷顧

以下為出海前,我們於安檢站阿海(江偉全博士)與路過船長的對話:

船長:「阿海,你們現在放什麼魚?」
阿海:「在找破雨傘」

船長:「咁有?(現在有嗎?)」

聽完對話我不禁噗嗤暗笑
在這雨傘旗魚為數不多的季節,拜訪牠是一種挑戰,有魚嗎?

202053_3175299119716_1208673006_o

為了尋找東部的雨傘旗魚,這是第九次的出海行程
前六次我們搭乘延繩釣漁船「三和六號」
利用傳統標籤(convention tag)標放了鬼頭刀(dolphin fish)
雖然有捕獲雨傘旗魚(六次航次僅捕一尾),但收繩時卻都已經死亡無法進行標識放流

為了增加尋找雨傘旗魚的存活率,我們更換了搭乘的漁船「成漁壹號」
該船亦是延繩釣漁船,其特色是船長僅放一籠延繩,並在漁具流動的範圍來回巡視
除了縮短研究人員工作時數外,也增加了捕獲「活」魚的機率
此外,李泰榮船長為了協助我們,將所有漁鉤全掛上虱目魚(milkfish)活餌 (7.5元/尾)
每天早上凌晨四點出海,收鉤範圍在三仙台外海附近,約下午二點進港

334678_3175814852609_2074491349_o

第一日的行程 (09/13)
捕獲了為數四、五十尾左右的鬼頭刀,無雨傘旗魚的消息

第二日的行程(09/14)
因流水改變,鬼頭刀數量減少,他船有捕獲雨傘旗魚的消息

第三日的行程(09/15)
船長說昨日有人看見旗魚在三仙台附近跳躍
依著經驗,船長改變了下鉤的位置,對著我們說:
下鉤點會減少鬼頭刀的捕獲率,但卻會增加捕獲雨傘旗魚機率,我們好奇著…

462825_3177987946935_1002929769_o

在巡視的過程中,阿海發現遠處濺起略高的水花
非常有機會是 雨傘旗魚 吃餌中鉤後,試著跳躍來擺脫漁鉤的牽制
船長急駛到達後,卻只見大萬的鬼頭刀中鉤後躍出水面,大伙不禁同聲一嘆難掩失望
因為是鬼頭刀,所以船長也不急著收繩,便離開繼續巡視

但在收繩後結果令人意外,雨傘旗魚與那大萬鬼頭刀雙雙中鉤
並且延繩互相糾結纏繞而死,可見阿海當時看見的真是雨傘旗魚
如果巡視當時雨傘旗魚願意再跳一次,我想船長便可以馬上收繩,但事為願違

在大伙覺得應該沒有機會的時候,船長與阿海高聲大喊:「旗魚、旗魚、sailfish」
熾熱的太陽下我們頓時清醒,看著船長慢慢的將雨傘旗魚拉向船邊
我們一陣驚呼 ,多日的等待今天總算要有個結果,標識放流影片記錄如下:



雨傘旗魚上標時也許因為疼痛或驚嚇過度而「昏」了過去
所以放回大海時沒有任何行動反應
最後透過研究人員的努力與深情呼喊,雨傘旗魚終於再次清醒並返回大海

此次,加速度數據記錄器時間設定為24小時內便脫離魚体浮上海面
記錄器透過天線傳遞地理位置給予Argos衛星定位
研究人員透過經緯度定位,便利於拾回記錄器及取得重要的記錄資料
本次運用加速度數據記錄器偵測雨傘旗魚游泳行為特徵是全球首次,結果令人期待。

研究人員

長崎大學  古川誠志郎博士
長崎大學  渡邊峻
東部水試所 江偉全博士
東部水試所 林憲忠
東部水試所 洪曉敏

特別感謝

新港海巡安檢站海巡同仁
新港漁船 - 三和六號:船長林進儇、副船長林明清
新港漁船 - 成漁壹號:船長李泰榮
新港漁船 - 龍漁發 :船長陳永福
澎湖科技大學 何國龍

攝影:江偉全、洪曉敏
文字:洪曉敏

2012年7月18日 星期三

0718 110KG 黑皮旗魚標識放流

DSC00079

炎熱的夏季,每天36度以上的高溫真把人給晒懶了
但漁民可不能一天捕漁三天晒網
在漁獲量不佳的情況下,為了家庭,下一頓飯的著落就得看出海勤不勤勞了

經過了去年大北海的博鬥,現今永福叔的船員也有了些許變更
拼命三郎副船長 - 許輝吉與船員阿田叔是不變的人馬
新加入的鏢手何珍珍則是從新港「富裕」漁船轉調過來
雖然叫珍珍如此女性化的稱呼,但何大哥可是海陸兩棲的猛將

如今「龍漁發」四位船員可都是船長級的水準(皆擔任過船長職務)
在如此堅強的陣容下,六至八月這度小月的節氣收入還算過的去
唯一期待的就是大北海(冬天-東北季風)快點到來

DSC00072

今日出海幸運標得一尾110公斤的黑皮旗魚,漁獲還包括雨傘旗魚及丫髻鮫
原本還發現了難得的紅肉旗魚,但鏢了兩回都被魚給閃過,錯失了機會
夏天的黑皮旗魚身型都瘦了些,平均重量都在80-130左右,價錢則在250元/斤上下

攝影:林憲忠
文字:洪曉敏

2012年5月10日 星期四

2012年5月9日 星期三

三仙台定置網_媒体拍攝(4/4)

IMG_0741.jpg

下午風面開始改變,強勁的北風在海面上捲起白色浪花
不過在沿近海作業還算安全,只是工作船的船邊太淺,不時有海水浸入
來到定置網,也是先麻煩導潛教練先觀察網內的漁獲狀況

#2
IMG_0742.jpg

導潛還沒進入網內,一旁的卡照大哥已經看到雨傘旗魚在水裡悠游了
而且還說:「喔~很多條喔!」,仔細一看,的確可見雨傘旗魚在水裡游動
但因為魚的体色與海水顏色接近,所以不睜大眼睛是不容易看見的

#3
IMG_0744.jpg

今天海流狀況不佳,因為攝影的關係所以在收網的前後也與船班作了協調
不過船班提醒,海流向外,魚可能到時候會流(跳)了出去

#4
IMG_0752.jpg

天空開始烏雲密佈,卡照大哥說不用擔心,回去之前還淋不到雨

#5
IMG_0756.jpg

英國攝影師 Graham 今天攝影肯定更加的辛苦
因為今天下午水流比較強,所以保持平衡得花更多的氣力
就在攝影師浮上水面問我們魚在哪的時候
一尾雨傘旗魚露出了大尾鰭從他後方呼嘯而過,我與海哥都興奮的叫出聲來

#6
IMG_0759.jpg

工作船收第一網時花了不少時間,大家猜想著今天漁獲應該不少

#7
IMG_0761.jpg

電視台人員告訴我導演以前是戰地記者,不禁手癢就把照片改成了下面這張…

FILM WAR2.jpg

非常有戰地記者的感覺吧?!

#8
IMG_0765.jpg

收第二網的同時,先訪問了江博士一些問題
等網口拉小後,便開始執行今天的雨傘旗魚與鬼頭刀的標識放流

#9
IMG_0788.jpg

原本預計標識二尾雨傘旗魚,但收網的速度很快
標識的速度來不及,所以僅標放了一尾雨傘旗魚
這尾旗魚重量還不少,目測應該有30公斤以上
雖然網內還有雨傘旗魚可供標識,但因為收網後會造成旗魚與其他魚類因撞擊而產生了傷害
所以時間上如果掌握不好,魚在網內受了重傷,健康狀況不理想當然也不適合用於標識

#10
IMG_0790.jpg

標識後的旗魚由工作同仁使用擔架抬至船邊放回大海

#11
IMG_0799.jpg

這尾旗魚的活性堪慮,放回大海後整個魚身翻平
一開始以為魚已經死亡,幸好過了幾秒魚迴光返照復活了過來,且立刻下潛回大海

大伙便是鬆了一口氣!

#12
IMG_0809.jpg

接下來的工作是標放鬼頭刀,今天的鬼頭刀也是挺有重量的

#13
IMG_0815.jpg

利用手撈網將鬼頭刀從網內撈出,魚活蹦亂跳的不好控制
工作同仁使勁的將魚置入丈量魚体長度的木箱內,再利用人工鹿皮蓋住魚的眼部

#14
IMG_0820.jpg

記錄了長度、性別、標識傳統標籤與消毒後,再瞬速的將魚送回大海

#15
IMG_0830.jpg

#16
IMG_0845.jpg

#17
IMG_0851.jpg

#18
IMG_0859.jpg

#19
IMG_0870.jpg

#20
IMG_0873.jpg

#21
IMG_0877.jpg

連續二天的標識放流與媒体拍攝,因氣候的改變不得不喊卡 (大雨將臨)
目前標放出去的雨傘旗魚與鬼頭刀還未接獲任何回報的訊息
希望魚可以健康的向北一路游向日本、夏威夷或更遙遠的海域。


攝影.文字 / 洪曉敏

2012年5月2日 星期三

三仙台定置網_媒体拍攝(3/4)

IMG_0648.jpg

又是豔陽高照的一天,今早提前了半小時 (七點) 來到三仙台定置網
早上的行程為拍攝江博士在水下潛水觀察旗魚的樣子
先請導潛教練巡視定置網內的漁獲狀況,但並沒有發現雨傘旗魚
只說大約有二、三百公斤的水針

漁工(原姓:卡照.撒都)建議巡視另一組定置網
幸好離岸較近的這組定置網,有二尾雨傘旗魚可供電視台拍攝
沒魚的話可能就得打道回府了

#2
IMG_0654.jpg

太陽很大,沒地方躲
卡照大哥(左)說他平常定置網收漁下班後還會去捉飛魚

#3
IMG_0655.jpg

拍攝江博士著潛水裝

#4
IMG_0658.jpg

水下拍攝的眉角太多,除了潛水的安全顧慮外,潛水及攝影裝備真是一大筆開銷
直說…這我玩不起,太貴了!但如果有機會學習一定要好好把握
因為水下拍攝又是另一個學問,門檻比一般攝影高出許多

#5
IMG_0660.jpg

等待拍攝結束的同時,卡照大哥居然帶了延繩來釣魚
還說這裡魚很多,無聊加減釣,說著說著把帶來的鰹魚切了幾片肉當餌

#6
IMG_0666.jpg

拍攝江博士入水畫面
攝影是很辛苦的,為了得到更多不同的角度畫面,博士跳下水後又爬了上來
身上揹這麼重,肯定累慘了!

#7
IMG_0669.jpg

這幾天的雲都很漂亮,尤其連日台東在太陽下山前都出現火燒雲

#8
IMG_0672.jpg

來自英國的水下攝影師Graham Andrews
海哥說水下拍攝很不容易,沒導潛的話他不太敢下水
若水下身体平衡控制不好,就只能在水裡搖來晃去兼打滾,更別說要控制相機及追魚找角度
尤其咱這東部暗流甚多,沒人相伴潛水非常危險

#9
IMG_0673.jpg

原來,釣魚這麼容易?

#10
IMG_0679.jpg

導演 Francis Smith 持機要拍博士入水的畫面 ,Graham則是在水下拍攝博士入水後的畫面

#11
IMG_0686.jpg

博士與攝影師都進了定置網開始追著雨傘旗魚拍攝
導潛教練則是跟在攝影師後面保護他的安全

以前標識放流都是選擇下午的時間,沒想到早上三仙台定置網的風景比下午好
也許是因為成功這裡一到下午容易陰天下雨的關係吧,看這藍天白雲真是一種享受

#12
IMG_0688.jpg

中場,訪問博士

#13
IMG_0693.jpg

八點半,工作船準備收網
今天漁獲量並不多,所以很快的就收到這第二網區了

#14
IMG_0694.jpg

網區太大,拜託了工作船幫忙將網目收小後再進行拍攝

#15
IMG_0695.jpg

水下拍攝的工作終於告一段落,這台是Graham使用的攝影器材

#16
IMG_0696.jpg

這台是江博士使用的攝影器材,為NIKON D200相機及防水盒
我試過了這防水盒的控制方式,不怎麼好使,更別說是在水下複雜的狀況下
尤其是觀景窗,沒帶蛙鏡瀏灠時就不怎麼清楚
透過了蛙鏡、防水盒再看機身觀景窗…一整個視力吃緊

#17
IMG_0705.jpg

早上定置網兩個區塊的漁獲免強還算可以
因為扣掉油資、工資、運搬車及後段加工成本,其實是不及格的

#18
IMG_0710.jpg

這幾天都有少數幾尾的石喬(竹節鰆)進網

#19
IMG_0713.jpg

網內兩尾雨傘旗魚也被拉了上船

#20
IMG_0724.jpg

一開始發現兩尾旗魚在網內同游,博士以為是旗魚公母相伴
但拉上船檢查性別後,發現兩尾旗魚都是母的

其實搭鏢船在追捕雨傘旗魚時也常見「相伴」的狀況
船長常說捉到母魚,公魚會在船的附近徘迴繞著
而捉到公魚,母魚便會瞬速離開或下潛消失,暗指公魚比較有情有義

#21
IMG_0728.jpg

回程,拍攝江博士和漁工閒聊的畫面

#22
IMG_0735.jpg

難得有我入鏡的團体照,謝謝不喜歡入鏡的小胖哥
趁大雨來臨之前,下午將繼續拜訪三仙台定置網


攝影.文字 / 洪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