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9日 星期四

臺灣旗魚列傳



劍旗魚(Xiphias gladius)
台灣俗稱旗魚舅(kî-hî-kū),大陸名為劍魚,英名Swordfish
吻部呈劍形,尾柄每側僅具一枚稜脊。

你拍攝的 紅肉旗魚。

紅肉旗魚(Kajikia audax)
台灣俗稱紅肉旗魚(âng-bah-kî-hî),大陸名為尖吻四鰭旗魚
英名Striped marlin,第一背鰭高度大於體高。

你拍攝的 黑皮旗魚。
黑皮旗魚(Makaira nigricans)
台灣俗稱黑皮旗魚(o-phê-kî-hî),大陸名為藍槍魚,英名Blue marlin
第一背鰭短且體背具白色橫條。

你拍攝的 白皮旗魚。
白皮旗魚(Istiompax indica)
又稱立翅旗魚,台灣俗稱白肉旗魚(peh-bah-kî-hî)
大陸名為印度槍魚,英名Black marlin,胸鰭僵硬與體軸保持直角。

你拍攝的 雨傘旗魚。
雨傘旗魚(Istiophorus platypterus)
台灣俗稱破雨傘(phóa-hō-soàn),大陸名為平鰭旗魚,英名Sailfish,第一背
鰭高度遠高過體高。

你拍攝的 小旗魚。
小旗魚(Tetrapturus angustirostris)
台灣俗稱紅肉屎(âng-bah-sái),大陸名為小吻四鰭旗魚,英名Shortbill
spearfish,體極側扁且第一背鰭高度僅相當於體高。




  每件採獲之旗魚標本,典藏流程耗巨人力與經費,入館前先將其發達的帆狀背鰭及各鰭條展開,利用大量粗細不同之昆蟲針固定於保麗龍板上,淋上福馬林使得固定,並在鰭條基部注入福馬林增加固定效果。

將高畫數單眼相機固定於拍攝用的機台,並調整好光圈、焦距、快門,拍攝新鮮標本照。隨即以高濃度福馬林溶液浸泡固定,由於旗魚類魚體肌肉厚實,更必須在各肌肉及內臟部份注射福馬林,加強蛋白質固定效果,經一個月之固定後取出,再經二週日夜的細流水處理,最終移至特製長型鋼製保存櫃,以異丙醇溶液浸漬永久保存與展示。

  旗魚標本數位影像進行去背及編修處理,並將採集資料依據魚類metadata 需求規格書,填入完備之資料,進一步建立成matadata 欄位資料,於本所水產數位典藏網頁展示。

每件旗魚典藏標本可供魚類分類研究形質比對、計數與描述使用,更保存有肌肉組織液態氮及酒精浸漬標本,作為臺灣旗魚遺傳訊息物質生物條碼使用,針對未來進行各洋區旗魚類系群判別及類緣關係解析,更可提供重要之佐證。


江偉全 博士
電話:089-850090分機408
電子信箱:wcchiang@mail.tfrin.gov.tw

9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原來台灣旗魚的種類有那麼多,其外貌和體長也各不相同。裡面我最喜歡的是紅肉旗魚(誤:因為看起來好好吃)因為看起來比較好看,不像其它旗魚的背鰭長得很高很奇怪(可能是我沒看過不習慣),也比較白皙,不會看起來髒髒的(而且魚身整個很順,不會像白皮旗魚頭部有點卡卡的)。以前認為旗魚就是頭部有一根尖尖的刺,身體很常很長,肉很好吃,完全不知道他們有何差別。看完老師的介紹,我對台灣旗魚有比較具體的了解。也比過去從”老人與海”中知道的淺薄文句來得深刻。
再來是旗魚標本的製作,我還以為不是那種去皮去肉去屑屑的製作方式,就是把整隻拿去泡(雖然也相去不遠)。內臟部分還要特別打福馬林才不會壞掉,因為旗魚的肌肉很厚(一整個很浪費的感覺,食物就是要拿來吃的呀~~)。之後內臟還要拿出來特別處裡,而且還是那種慢工出細活的可怕地獄(我沒處理過,但是青蛙標本就快殺掉我們了,更不用說是大青蛙幾百倍的旗魚,光用想的就覺得很辛苦)。全部都處理好後就移到特製的長型鋼製保存櫃中並浸泡在異丙醇溶液裡久久保存(旗魚標本到此確定完工,真是可喜可賀)。完成的旗魚標本除了可以拿來運用在學術研究上,在未來如果此魚種絕跡了至少還有標本可以參考。畢竟,實體物品比起新鮮時拍攝的照片更具真實感、也更能深刻了解。
生科一 9816121 黃靖涵

匿名 提到...

Is there anymore information you can give on this subject. It answers a lot of my questions but there is still more info I need. I will drop you an email if I can find it. Never mind I will just use the contact form. Hopefully you can help me further.

- Robson

life 提到...

Robson:
thanks your comment,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plz send e-mail to " istiophorid@gmail.com " (Wei-Chuan Chiang)

匿名 提到...

生科一 10016114 袁磬宇
我會來修海概是因為我非常的喜歡生物,不論是陸地上的還是水中的。當得知老師說今年台東舉辦的旗魚季即將展開,我馬上就決定要去了。
當天我和我們班上的同學一起騎著機車前往,到了目的地,小丑魚水族館,領了阿海老師所精心準備的魚排便當,一群人坐在水族館旁的樓梯口,看著遠方的海,心情是豁然開朗。當然,魚排便當真的很好吃,謝謝阿海老師。
吃飽飯後,我們一群人浩浩蕩蕩的進了小丑魚水族館中參觀。名符其實,裡面介紹的幾乎都是不同種類的小丑魚。我最喜歡的是公子小丑魚,他讓我想到電影海底總動員裡面的尼莫。我還看到了幼年期的小丑魚,真的超級小隻,今天才知道原來他們的食物是輪蟲,小小的很像迷你水母。我還看到了白龍王,身體超級長條,他休息的時候嘴巴一開一合的感覺就像在打呼一樣。小丑魚水族館真的還蠻大的,裡面有好多大魚,老實說我分不太出來哪隻是哪隻,就算看著圖示還是有點難以分辨。水族館最後有一個地方是給遊客親手觸摸海底生物的體驗區,我沒有去體驗,因為我認為那並不是對待他們最好的方式。我相信摸的人很開心,但被摸的海底生物可不怎麼開心,他們可能遭受到許多驚嚇,因為總是有人不守規矩的亂移動他們原本的家,這樣不但他們不舒服,壽命也會因此縮短。
離開小丑魚水族館後,我們到了下面的市場去,無意間發現了旗魚季的一個小小活動,一個蓋印章闖關的小活動,他的宗旨當然就是讓你了解台東的各個地方。我們逛了魚店,麵包店,廟宇。其中,我們到了麵包店的時候,老闆熱情的為我們介紹許多好吃的東西,我們也體驗了道地的旗魚蛋塔,鹹鹹又甜甜的真的很棒。
活動的最終站是故事館,我們也順利的拿到小贈品,旗魚圖案的小白板,在故事館中我們也聽了當地的耆老敘說著許多有關台東的歷史故事,了解了許多台東以前的社會和民族文化。
這次的旗魚季真的讓我學到了很多,也讓我體驗了台東人道地的熱情,不論走到哪裡,每個人都是對你投以微笑,讓你在不自覺間心情也跟著好了起來!

匿名 提到...

數學_10004102黃柏爵
我之前比較有印象的旗魚是"劍旗魚",然後是那"雨傘旗魚"因為我對他的那背鰭非常的有印象,但是我之前卻對旗魚的了解少之又少。而看了這些的資訊跟一些內容,我覺得海洋真是奇特,能孕育許多不同的品種,雖然都是旗魚。但是卻有著一些不一樣的生活方式。之前我也看過一些出海捕魚的影片,就有一種很想出海捕魚的那種感覺,因為那對我是種新的體驗,也是種增長知事的好方法。能親眼看到出海人與大海搏鬥的冒險,然而,現在我最想體驗的就是如何標旗魚,但那是需要技術與經驗的,現在只能先空想了。

Unknown 提到...

體育一 10205139 陳姿穎

旗魚又分為很多種類;旗魚科:雨傘旗魚、大西洋旗魚、立翅旗魚、黑皮旗魚、大西洋藍槍魚、白色四鰭旗魚、小旗魚、紅肉旗魚、地中海四鰭旗魚、圓鱗四鰭旗魚、鋸鱗四鰭旗魚;劍魚科:劍魚(劍旗魚)。
旗魚的盛季每年十一月當東北季風吹起時,旗魚是東部海域特有的洄游性魚類,漁船穿梭在黑潮中,驃悍的鏢手站在漁船首,拿著二十八公斤重的鏢竿鏢旗魚,所以一到每年的十一月在海上就可以看到許多的漁船。而適合鏢旗魚的天氣大約是四到六級風,海面總是相當浪濤洶湧,因為這樣旗魚才會從浮出水面。鏢手站在船首的鏢台上,一方面要站穩腳步,一方面持著二十八公斤的鏢竿鏢魚,一旦射中,鏢頭插入魚體,鏢竿脫離,等到旗魚無力掙扎時,再以電捲器拉上船,然後迅速的將魚身上的的鉤拔掉,盡量讓魚看起來完整一點,因為會影響價格的好壞,最後把魚放在冰櫃然後鋪上一層冰塊以保持魚的鮮度。而太過平靜的浪,是很難去抓到魚的,所以每次出海都很像在冒險似的,真替他們捏一把冷汗,其實我覺得海上的漁業其實跟農業差不多,因為我們家是務農,都是靠天吃飯,颱風一來就要開始擔心,一損失都要賠錢,而且事後的工作更辛苦。

鏢旗魚是一種傳承久遠的漁獵法,據說是日據時代從日本琉球那裏傳入,再慢慢改良後的魚獵法。鏢刺漁業卻始終維持著原始風貌數十年沒有太大改變。現在大多都是以流刺網比較多了。所以使用流刺網的那些漁船,所捕撈的魚,有大有小,而且一中流刺網的魚全部都會死掉,所以你想要把小魚放生根本不可能,而且魚會越來越少;不像鏢刺的方法,鏢的那些魚幾乎都是大魚,如果鏢到小的魚也會把牠放生,我覺得很好,還有一點就是,其實鏢旗魚很好玩,不過鏢旗魚的過程鏢手必須眼明手快,才能緊追旗魚,鎖定目標。
看著「鏢旗魚」的技術後繼無人,經驗豐富的鏢魚高手們心中有無限的感慨。社會變遷,新一代的年輕人沒有興趣也缺乏感情,加上流刺網(俗稱「掃綾」)奪攬漁業資源,更讓鏢旗魚失去競爭力,比起往年,鏢旗魚的漁獲量大概只剩下三分之一,漁夫們的收入已大不如前。有種莫名的感傷,浮湧上心頭。
其實這就跟現今農業狀況一樣,幾乎都是老一倍的人。

匿名 提到...

對於旗魚我的印象很深刻,我喜歡旗魚的身形,酷似劍的樣貌令我非常喜歡,那種給人一劍穿心的感覺,在我小時候就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雖然長大後重點就從外貌轉變成了味道...,但不可否認的是我依然是很喜歡旗魚的!雖然知道在台灣有很多種類的旗魚,也有聽過一些他們的俗名,例如紅肉旗魚(本名也是紅肉旗魚)或是破雨傘是我較為常聽到的名稱,但卻不知他們的原稱,也不知道原來還不是只有這兩種種類的旗魚而已,例如劍旗魚、黑皮旗魚、白皮旗魚、小旗魚等。去水族館之類的地方時,也常看見天花板上懸掛著旗魚的標本或者是在櫥櫃裡供人觀賞,在當下確實沒有想過,要展開他的背鰭所要耗費的人力與資源,絕對是難度高於其他標本的,單單是一個背鰭就比其他的要複雜上許多了。可以想像光是一劍旗魚標本所需耗費的人力該有多少,從出海捕魚開始就得先面臨許多的困難,天時與地利,有時甚至耗上一個月也不一定會有捕上一條旗魚,這樣的想法同時也讓我更加敬佩那些出海捕魚的人了,為了他們各自的家庭,他們是靠性命在賺錢,讓人佩服他們奉獻的偉大!
應化1 10210227 戴佑宸

匿名 提到...

英美二 10213122 謝育秦
從對旗魚的印象就是一條魚有著常常的劍,沒想到原來還分這麼多種,而且原來不是每種旗魚的劍都很長。以前總天真的以為只要把網灑下就可以抓到很多魚,旗時捕魚沒這麼簡單,而這種捕魚方式也很容易迫害到海中生物,甚至會誤抓保育類的魚類。也因為修了海洋生態學概論讓我了解到原來台東還保有著從日治時期留傳下來的的補旗魚技巧,現代的漁夫使用流刺網不論是大魚、小魚都全部落網,而只要落網必死無疑,這會造成生態浩劫。但是使用標旗魚當方式,能夠不濫殺海洋生物並保持海洋生態的永續發展。但是現在標旗魚的捕魚方式受到流刺網的影響收穫量一年比一年少,而藉由這次參加旗魚祭的機會才知道,在成功這個小漁港的居民默默堅守著傳統,也因為有這些人努力才能讓我們知道標旗魚的價值。
經由老師網頁的的介紹我學了很多關於旗魚的新知識。也才知道原來製作魚的標本原來這麼費時及花錢,原來平常看到那些漂亮的標本是用無數的真固定加上福馬林所製成的。我以為標本是將內臟掏空後將裡面塞入棉花固定,原來魚的標本會保留其內臟與肌肉組織液態氮及酒精浸漬標本, 此時福馬林的功用竟然是加強蛋白質的固定,我以為福馬林指是用來保存屍體而已。而原來製作標本還有建立資料庫的工作,現在越來越多物種消失,我相信這對外來研糾魚類一定有相當大的幫助。

匿名 提到...

應化四 10010101 張益翔
原來旗魚有分這麼多種喔,我對於旗魚的印像是鼻子前面尖尖的,背上有刺刺的背鰭,看到江偉全老師所貼的照片以及介紹,才發現原來旗魚有分很多的種類,通常印象中的旗魚,多為白皮旗魚與黑皮旗魚,這是我對於旗魚的印象。其中看起來比較特別的是雨傘旗魚與小旗魚。雨傘旗魚比較特別的是他的背鰭部分,看起來就比較大,第一背鰭高度遠高過體高,背鰭的高度就比身體本身還大,看起來就很特別。小旗魚的部分是被期很長,感覺身體這麼長幾乎每一個位子上面都有背鰭,別於其他的旗魚。
說到旗魚就必須說道當地漁民循古法「鏢旗魚」,這是比較以前捕獵列旗魚的方法, 鏢旗魚是一種傳承久遠的漁獵法。在漁業技術與裝備日新月異的今天,鏢刺漁業卻始終維持著原始風貌。一波一浪痕,鏢魚討海人以生命經驗和大魚搏鬥,是較少用到科技設備的漁法,因而漁獲量並不高。以生態觀點來看,是台灣少數健康的漁法之一,也可以說最足以代表台灣傳統沿岸的漁獵文化。鏢魚作業逐漸式微,一季下來,漁獲收入大多入不敷出,所以鏢魚討海人平均年齡偏高,後繼無人。
鏢旗魚,指標比較大型的旗魚,而放過了比較小型的旗魚,不同於現代的捕撈法,不論大小,一律捕捉上岸,永續發展,保護海洋資源,是今後很重要的課題。